​看数据如何成为新资产——福建的实践及对山东的启示

看数据如何成为新资产——福建的实践及对山东的启示

大众网2020-11-11 08:41:22



提起大数据,几乎没有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福建。然而正是这个省份,在全国数字政府服务指数中,位列全国第一。而且,2000年福建在全国率先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

有了上述“第一”和“率先”,“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选择福建作为主办地点,便也顺理成章。连续两年采访峰会,记者意识到,福建数字化建设的实践,对于加深我省各界对数字化的认知,会有很大帮助。

省级政务云平台实现“一人一档”

近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记者站在数字中国成果展的入口处观察,前来观展的市民手机上几乎换上了统一的“全民屏保”:“e福州”。观众在“e福州”上预约观展后,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或“e福州”身份码就能顺利观展。记者了解到,“e福州”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等近80项服务事项。截至今年10月11日,“e福州”平台日均活跃用户数突破30万,各类应用服务使用次数超3.3亿人次。

决定一个政务APP是“装机必备”还是束之高阁的,不是界面多花哨,而是服务多“硬核”,根子在其身后所依仗的“数据军团”。

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认为:“数字福建有很多经验值得在全国很多地方在推广,其中一条,就是各个部门数据的共享。如果大家把数据作为本部门的私有财产,就会存在数字壁垒或者信息壁垒。数字福建至少在这一点开创了一个先河。”

20年前,福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部署,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此后20年,福建省先后制定实施4份数字福建专项规划、20份年度要点,并将数字福建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框架,统一组织实施。“当地数字政府呈现的是积累型的内涵式发展,尽管没有突升性的增长,但是一直保持持续累积性的增长。社会渗透度高,需求回应度高。”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小劲说。

发展到今天,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荣辉很自豪地介绍:“数字福建建设20年的优势就是数据优势,不仅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上。”目前,福建省级政务云平台已汇聚了2400多项共计69亿多条数据记录,涵盖全省150多万家企业及8万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信息、全省近4000万常住人口和320多万流动人口信息、1亿多本电子证照、1亿多条信用记录信息和10亿多条环境监测数据,并实现“一人一档”和“一企一档”。

“数据招商”异军突起

今年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生态福建”展馆果香扑鼻。记者用手机对着百香果上贴着的二维码扫了扫,屏幕上跳出生产厂家、采摘日期、用药施肥记录、农产品合格证等信息。通过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开发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福建省已有1.96万家食用农产品生产单位实行赋码出证、凭证销售,实现了上市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东荣介绍:“近年来我们福建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新装备,目前已建设了国家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5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700个。”

数据不仅成为了“新农具”,城区水系科学调度防止内涝、区域互联网医院数据共享、人脸识别场景应用不断拓展、“慧眼观厨”推进餐饮安全监管……数据多“跑路”,惠民应用竞相涌现,越来越多的福建居民感受到智慧城市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美好。

不可否认,与许多省份相比,福建在产业基础上并没有太大优势。但伴随近年来福建数据汇集、共享、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产业招商的路径之外,福建的“数据招商”异军突起。

法智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即将落户福州,董事长钟山看中的正是信息富矿。法智金打造的福建个人数据资产价值最大化平台不仅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还能针对用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服务。

记者见证了北信源智慧城市大数据项目在福州鼓楼区的签约落地。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晓娜告诉记者,福州的智慧城市建设是重要引力,公司开发了“信源密信”平台,用户借此可以实现安全智能的移动办公,希望借助北信源-智慧城市大数据项目,在福州不断拓展、深化该平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峰会的平台效益更是放大了福建数据资源的吸引力。今年的峰会期间,记者随福州当地记者乘坐地铁1号线。进站时屏幕上刷脸显示头像信息后,1秒过闸进站。目前福州1号线、2号线所有车站都已实现“刷脸乘车”。记者看到,这些人脸识别设备来自依图。前年,依图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亮相,提供智慧会务会展及现场安保服务。如今依图科技已融入福州地铁,为千百万市民提供便利。

“数字政府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反过头来,经济发展以及创新产业行业的聚集,又促使了政府本身发生了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的变化。正是这样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才造就了我们今天所看到这样一个局面。”张小劲说。在福建,数据已经成为新资产,改变着政府运行和社会服务的形态。

就怕“现在挺好的”

今年的峰会上,我省首度以“数字山东”的整体形象在全国平台亮相。

数字经济时代,“优势”的定义在改变。一根网线,天涯若比邻,“我”的数据不一定存在“我”的家门口,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片云上,飘在千里之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省一些企业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数据的“上云”之旅,而这些“云”大部分飘在广东、贵州、内蒙古。省大数据局规划发展处副处长卢修名的担忧是:“调研中我们发现,我省的不少企业觉得‘我现在挺好的,转变反而有风险,为什么要转变’。我们需要认识到,数字经济时代,晚一步很可能意味着出局。如果再不加速追赶,山东的产业优势会逐渐变成别处的数据优势,山东就会成为被虹吸的区域,在数据的竞争中陷入恶性循环。”

转变思路从何处着手?从福建等南方省市的经验看,需要政府做好强力推手,度过数字产业投资大、产出少的培育期。

2016年数字政府建设在福州发展到了瓶颈期,前期基础建设已经完成,需要大量政务数据的整合。这个时候,福州确定是以“信用福州”为抓手,有效的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整合,推进全方位的社会治理的创新。从全国范围看,近些年各地都在纷纷将数字化建设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抢抓机遇全力推进。“比如,浙江以数据为牵引,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比如上海提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谈起这些,卢修名如数家珍,“大家推进起来都有难度,但就是逐一梳理应用场景,不怕麻烦,穷举式解决问题,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击破。从用户端倒逼政府端进行流程再造,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山东的实体经济优势,需加大转化为数字优势的力度。记者了解到,为补齐短板,我省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着眼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的关键环节,给出十个方面的支持政策。重点突破工业智能算法、工业机理模型等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中心、5G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快“中国算谷”等重点项目实施。

更多的功夫应当持之以恒地下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场景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政务秒批、公积金刷脸提取等便民场景正在全省范围内铺开,但是各地推进程度有差别,甚至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县也有明显不同。我省已连续两年开展“数聚赋能”专项行动,近期,省政府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大数据创新应用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聚焦群众身边的痛点堵点问题,梳理工作任务,按照轻重缓急,优先解决突出问题,逐步向其他领域扩展。


摘自大众网